花蓮豐坪溪水力發電計畫擬新建跨河橋樑 環委建議重辦環評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花蓮豐坪溪水力發電計畫擬新建跨河橋樑 環委建議重辦環評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位於花蓮卓溪鄉的「豐坪溪及支流水力發電」開發計畫,規劃在2座水壩下游,新建跨河橋樑、副壩與靜水池等工程。(取自此案環評簡報)

2025/03/04 18:29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位於花蓮卓溪鄉的「豐坪溪及支流水力發電開發計畫」,規劃在2座水壩下游,新建跨河橋樑、副壩與靜水池等工程,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報告。環境部今(4)天召開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審查,不過環委認為此環差變更案有當地自然環境影響有加重之虞,要求應針對申請變更內容,重新辦理環評,全案送至環評大會審查。

豐坪溪水力開發計畫規劃設置2座攔河堰,蓄水引至2座電廠發電,1999年通過環評,曾因取得開發許可逾3年才施工,違反環評法,2005年被勒令停工,復工後又因經營問題停工10多年,2019年才又復工。

開發單位世豐電力公司表示,「豐坪溪及支流水力發電」擬新增第一攔河堰下游靜水池消能工及固床工;第二攔河堰下游副壩、子副壩及臨時施工便道;並新闢一座全長約280公尺、由太平部落跨越豐坪溪的橋梁,作爲連接第一電廠連絡道路。

花蓮卓溪鄉太平村長田光輝認為,水力電廠完工後可促進青年返鄉工作機會,水力發電也符合政府的綠能政策;開發計畫附近5個部落都同意開發,只有太平部落以2票之差不同意,盼此案能順利開發。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梁聖岳則指,據水利署近年流量資料,豐坪溪的豐枯流量差異變化大,一年至少有超過三分之一時間,無法滿足發電的水量需求,以及達成開發單位預估的年發電量,攔阻河川也會造成難以彌補的環境成本,認為世豐電力公司應正視豐坪溪流量變異,重新擬定開發計畫的取水量、發電量與生態流量。

台灣河溪網協會秘書長鄒明軒表示,此次於太平部落新設跨河橋缺乏必要性,會徒增水患風險、增加流路不穩定,破壞溪流生態;此案變更規模過大,世豐電力應重做環評。太平部落族人也指,豐坪溪的河床已高於部落的居住環境,每次颱風豪雨部落都得面對淹水的恐懼,反對於太平部落新增跨河橋樑,增加部落水患風險,下游500公尺已有橋樑供居民日常通行使用。

環委指出,豐坪溪的水流量少到不行,枯水期時連腳踝都淹不過,「很訝異這裡竟然會蓋水力電廠」,且當地還有農業灌溉需求,水力發電把水引走後,河川的生態基流量可能不足。且此案從環評通過至今逾20年,環境變遷相當大,針對原有生態環境變化、河川生態基流量等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閉門會議時,多位環評委員認為,此案基地現況陸域及河川生態物種豐富,且涉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增設跨河橋樑等變更內容可能有加重自然環境影響之虞,建議應針對申請變更內容重新辦理環評、提交一本新的環境影響說明書送審,全案後續將送至環評大會討論。

環境部今天召開「豐坪溪及其支流水力發電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二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初審會議。(記者陳嘉怡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