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冰雹炸北台 氣象署一圖解成因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半夜冰雹炸北台 氣象署一圖解成因
2025/03/04 12:43
黃其豪/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昨深夜對流發展,北台灣不但出現明顯雷陣雨,甚至多地都觀測到冰雹,許多民眾興奮拍照、錄影上傳社群,中央氣象署揭冰雹成因,表示春、夏對流發展相當旺盛時,是最容易出現冰雹的季節。
中央氣象署在臉書「報天氣」表示,冰雹是一種「固態降水」,就像天上掉下來的冰塊,但是它和雪不同,並不是因為天氣冷而產生,而是來自發展旺盛的對流雲,所以反而是季節逐漸回暖後,因為大環境開始適合劇烈對流發展,而有機會產生冰雹。因此,冰雹多出現在春、夏季對流發展相當旺盛時,也常伴隨大雷雨一起發生!
氣象署透露冰雹成因,首先,天空裡有條看不見的「0°C」線,當積雨雲裡的冰晶處於溫度低於0°C高空時,會吸附身邊的過冷水變大、變重,然後往下掉。
等到冰晶落到溫度高於0°C的環境中,表面冰層溶化、吸附雲裡小水滴,表面冰層融化、吸附雲裡小水滴,繼續長大,結果積雨雲裡強盛上升氣流推升冰晶、飛進低於0 °C高空,原溶化的表層再次凝結,上述步驟重複,直到這顆冰太重,上升氣流的浮力再也托不住、便開始往地面落下,落下的過程,冰的表層通常會逐漸融化,但若落地時,塊還沒融化光,就變成所謂的冰雹。
氣象署也提醒,雖然一般人看到冰雹會很興奮,但被砸到時可能會痛、甚至受傷,也有可能會砸壞地面的物品,像是車體、玻璃、農作物等,再加上冰雹發生常同時伴隨閃電雷擊,所以當遇到冰雹要盡快找尋安全可躲避的地方。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