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瀕危赤腹游蛇! 公部門推生態給付3/5聖德國小說明會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赤腹游蛇無毒性,但棲地遭破壞與農藥汙染等問題,瀕臨絕種。(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2025/03/03 23:17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赤腹游蛇為台灣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力推動生態保育與友善農業,將於5日下午1點30分至3點在桃園市龍潭區聖德國小活動中心舉辦「赤腹游蛇生態服務給付說明會」,民眾可自由參加。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官員表示,「赤腹游蛇生態服務給付」範圍涵蓋龍潭區、楊梅區與大溪區,內容分為「友善農地給付」與「巡護監測給付」兩部分。友善農地給付是鼓勵農民維持環境友善的農業行為,例如不使用除草劑及中高毒性農藥,保護農地的自然蓄水功能,符合條件的農民可每年獲得每公頃最高3萬元獎勵,並在進行生態營造(如建造田埂、生態池或移除有害外來物種)時,額外獲得最高3萬元的營造獎勵。
巡護監測給付則是鼓勵社區發展協會或在地團體成立巡守隊,每月巡查赤腹游蛇的棲地狀況,並協助營造植被、移除外來入侵種、通報違法捕捉保育類野生動物及環境污染等情事,巡守隊可獲得每年最高6萬元的獎勵金,以支持其巡護活動。
新竹分署官員提到,赤腹游蛇個性溫馴無毒,背部棕黑、腹部及身側橘紅色搭配黑色條紋非常美麗,過去廣泛棲息於台灣西半部低海拔濕地、草澤、水田及池塘等淡水域環境,60年代以前被視為台灣常見的蛇種,然而因農藥污染與棲地開發,赤腹游蛇棲地大幅減少,族群數量銳減,於2008年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林業保育署於2009年委託專家學者進行為期4年的全台半水棲蛇類族群分布調查,發現新竹以南的赤腹游蛇族群恐怕在調查前已消失殆盡,台灣北部的數量也非常稀少。目前,野生族群僅存於陽明山與桃園龍潭周邊。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期盼透過推動「赤腹游蛇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鼓勵更多農民、巡守隊一起投入友善環境行動。
赤腹游蛇無毒性,但棲地遭破壞與農藥汙染等問題,瀕臨絕種。(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適合赤腹游蛇的棲地類型。(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