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房產交易總額 南港增幅最大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5/03/03 05:30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台北市最近一期二○二四年十一月實價登錄交易資料顯示,交易量、交易總額都較十月增加,其中交易總額南港增幅最大,中正區減幅最大,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南港陸續有建案完工,又有金融、科技、甚至生技產業族群引入,需求增加,問題是「買了不會賣」,供給可能無法接上;而中正區供給量少,也因都更的時間成本增加,建商轉往中南部,短期不易有新建案。整體交易量恐會再萎縮,但售價依然很硬、難降。
金融、科技、生技產業族群引入
地政局公布去年十一月全市實價登錄量價,共交易四九四件,總額一四四.○一億元,較十月四六二件、一三六.二二億元增幅分別為六.九三%、五.七二%;但較前一年同期的一○○七件、二五五.六六億元減少。房市專家何世昌說,買氣在去年五、六月達到高峰後轉折向下,七、八月出現房貸之亂、九月央行打房,市場信心低迷,市況逐月下滑;成交量雖銳減,但賣壓不高,售價依然很硬。
地政局分析去年十一月十二個行政區交易量與十月相較,七區增加、一區持平、四區減少,增幅最大為北投區六五.五二%;減幅最大為大安區的十八.八七%。交易總額前三名依序為大安區、內湖區及中山區,最少的是中正區,與大安區相差約二.七倍;增幅最大的是南港區的五一.七八%,減幅最大為中正區的四七.七八%。
今年量再萎縮 但價格難降
徐佳馨指出,北投近來有一些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小建案交屋,過去移轉量不多,相較下增幅就大;南港大造鎮話題多,幾個建案陸續交屋,建商看好金融、科技、生技等新貴,多以總價在三千萬以內推案,好入手又好租,中長期來看都會是熱點,問題是「買了不會賣」,供給無法接上線,想買的人買不到,雖然價位有機會因此追高,但畢竟不是傳統的蛋黃區,追高有限。
徐佳馨說,中正區主要靠都更供給,幾乎都已交屋,加上過去老公寓、學區房的交屋結構呈現疲軟,交易量有限。市府雖然擴大更新地區範圍希望加速推動都更,但缺工、整合等時間成本,加上建商轉往中南部發展,對北市都更態度轉趨「隨緣」,案量成長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