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膜紙杯暗藏塑化劑危機? 消基會調查結果曝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消基會於2024年9月間,前往台北市及新北市連鎖便利商店、咖啡專賣店、速食店及手搖飲店等,選購茶、咖啡及奶茶類,共計30件樣品。(圖由消基會提供)
2025/03/11 22:46
首次上稿 14:44
更新時間 22:46(新增食藥署回應)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台灣消費者對手搖飲的喜愛,從滿街手搖飲店就能看得出來。許多消費者詢問消基會,一次性飲料杯盛裝飲料是否存在塑化劑疑慮,消基會去年抽驗30件淋膜飲料杯盛裝的手搖飲後,確認檢出量未超過每日耐受量,但目前塑膠封口膜的樣品封口膜不見得有標示耐熱溫度,希望主管機關要求與食品接觸的塑膠器具都應標示耐熱溫度。
2024年9月起,我國禁止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或速食店等場所提供一次性塑膠杯,但並未禁用塑膠淋膜紙杯。消基會指出,有許多消費者詢問,塑化劑溶出的問題,另也有消費者詢問,為何許多奶茶類飲品,選購「無糖」卻仍帶有甜味,懷疑是否添加了甜味劑。
因此,消基會於2024年9月間,前往台北市及新北市連鎖便利商店、咖啡專賣店、速食店及手搖飲店等,選購茶、咖啡及奶茶類,共計30件樣品,容器均為淋膜飲料杯,其中6件熱飲無糖、不含牛奶或奶精,其餘24件則是指定甜度或奶精或牛奶的樣品。
消基會指出,經調查發現,30件樣品都符合標數規定,且29件樣品並未檢出塑化劑,僅1件樣品「(西雅圖咖啡)熱拿鐵(大)」(大杯/熱/無糖)檢出DBP為0.06 ppm,也遠低於食藥署訂定的企業監測塑化劑指標值;甜味劑方面,本次30件樣品中,有11件樣品添加珍珠,經測試13項甜味劑檢驗後,都沒有檢出。
對於調查結果,消基會提醒,塑膠製品輕便、用途多元,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含有塑化劑的製品不適合用來盛裝食物,尤其含塑化劑的食品器具容器接觸油脂後,伴隨溫度升高及留置時間增長,會有溶出進入食物的風險,建議消費者的食品器具容器仍應以不鏽鋼類、陶瓷類或玻璃類為優先。
消基會也提到,牛奶中主要的醣類為乳糖,約牛奶含量的4.9%,故添加牛奶的飲品會有甜味。另外,部分品牌的「最高甜度」標示為「正常甜」,即消費者認知的「全糖」飲品,建議消費購買前先認清甜度的標示方式,才能買到期望中的甜度。
食藥署說明,封口膜也是食品包裝的一種,食品接觸面為塑膠材質者,應於販賣封口膜的最小販賣單位外包裝上標示封口膜的耐熱溫度,若食品業者購買封口膜時,封口膜已於最小販賣單位外包裝標示耐熱溫度,則手搖飲料杯上之封口膜無需再逐一標示耐熱溫度,手搖飲料業者應自主管理,購買封口膜時,應確認材質及耐熱溫度,並正確使用。
消基會於2024年9月間,前往台北市及新北市連鎖便利商店、咖啡專賣店、速食店及手搖飲店等,選購茶、咖啡及奶茶類,共計30件樣品。(圖由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於2024年9月間,前往台北市及新北市連鎖便利商店、咖啡專賣店、速食店及手搖飲店等,選購茶、咖啡及奶茶類,共計30件樣品。(圖由消基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