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心衰竭 也可以在家治療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化療、心衰竭 也可以在家治療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化療、心衰竭 也可以在家治療

台北醫學大學與北醫附醫昨日共同舉辦「在宅醫療趨勢論壇」。(記者邱芷柔攝)

2025/03/09 05:30

在宅急症照護擬擴大 紓解病房壅塞 降低患者院內感染風險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衝擊,台灣醫療體系正加速轉型,衛福部去年七月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Hospital at Home, HaH)」,讓行動不便或失能者能在家接受感染急症治療,隨著計畫推進,未來除血液透析可在家進行,更有望擴大居家安寧、癌症化療、心衰竭、慢性肺病等對象,最快今年第三季上路。

最快今年第三季上路

台北醫學大學與北醫附醫昨共同舉辦「在宅醫療趨勢論壇」,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HaH試辦至去年底已服務一二二四人次,以尿路感染最多,平均照護六.五天,治療完成率高,僅五%患者在結案後十四天內轉急診或住院。

石崇良說,居家安寧可引入居家化療模式,針對心衰竭、慢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需頻繁就醫的病人,也會評估是否適合居家照護,最快第三季推行。計畫也導入「提早出院」與「急診轉銜」模式,並調整支付機制,透過在宅照護減少住院需求,紓解急診壅塞壓力。

遠距監測、視訊診療配套

奇美醫院副院長陳綉琴說,每年約有十萬人次接受化療,其中約七成可在家進行。她建議,首次化療在醫院進行,讓病人熟悉流程並接受完整衛教,減少心理疑慮,後續透過遠距監測、視訊診療與護理訪視等,確保安全並提升病人信心。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說,在宅醫療能紓解病房壅塞、降低院內感染風險。然而醫院外的照護需投入更多資源與設備,資金支持與民眾衛教是推動關鍵。

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也提到,在宅醫療的核心是遠距醫療,包含遠端監測與視訊診療,HaH應搭配完善的給付機制,提供醫療院所誘因,才能讓急重症醫療更聚焦真正需要住院的患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