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台南沙崙草鴞寶寶!3週照料後成功野放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在歸仁沙崙農場搶救的草鴞寶寶,細心照料後,成功野放。(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2025/03/05 09:47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去年底於台南歸仁區的沙崙農場救援了遭受拍鳥人騷擾的草鴞寶寶,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13週的悉心照料後,昨天傍晚將長大的4隻幼鳥順利野放,並用衛星發報器與腳環來追蹤,持續守護生態。
野放行動由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急救站、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七大隊、台南市政府、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台南市野鳥學會、嘉義大學研究團隊等單位攜手,在眾人的祝福下,4隻草鴞幼鳥成功重返大自然。
嘉義分署會緊密掌握4隻幼鳥的行蹤,希望牠們能成功適應野外環境,自由翱翔在嘉南平原上。
草鴞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在台灣的數量估計僅約500隻左右,是國內12種貓頭鷹當中,唯一在地面草叢中築巢的物種。
嘉義分署表示,野放的草鴞是在去年12月與台南市政府、保七第七大隊聯合查緝拍鳥人騷擾草鴞行為時,於沙崙農場救援的巢中雛鳥寶寶。
當時草鴞巢位前方的草被清除乾淨,便於拍鳥人拍攝,因親鳥已飛離,加上巢位完全曝光下,有極高機率遭受遊蕩犬隻攻擊,因此將5隻雛鳥寶寶送至野生動物急救站收容。
除了1隻雛鳥在到院第2週因傷不治死亡外,其餘4隻雛鳥在歷時13週的悉心照養,並通過自主覓食、飛行等野放前訓練,終於可以野放回歸自然棲地。
嘉義分署長張岱說,為了表示祝福,特別邀請在草鴞保育上貢獻良多的急救站、保七第七大隊、台南市政府、第六河川分署、台南鳥會、嘉義大學一起參與野放。急救站在草鴞照養、野放訓練上的豐富經驗,讓草鴞寶寶得以順利長大;保七第七大隊則是當晚聯合查緝後開著偵防車載著雛鳥火速送往急救站,並在查緝上持續努力。
台南市政府參與了聯合查緝,也是草鴞生態服務給付的執行單位;第六河川分署所轄的河川範圍是已知的草鴞重要棲地,積極推動納入友善管理,做為該族群未來能安身立命的關鍵。台南鳥會長期參與包含草鴞在內的野鳥及其棲地保護;嘉義大學則是肩負野放個體後續追蹤的研究團隊。
嘉義分署進一步說明,為了確保萬一發生異狀能立刻啟動救援,將會緊密追蹤野放後草鴞的動向。
研究人員在野放前1週已替草鴞繫上衛星發報器與腳環,總重只佔草鴞個體體重的5%以內,在已確認草鴞的飛行與行為皆正常才能實施野放。此舉同時能蒐集重要科學數據,讓保育單位能夠更了解受照養長大的草鴞雛鳥,野放後可能遭遇的情境,有助於未來持續精進照養技術,推動更全面的保育行動。
嘉義分署呼籲,這次野放究其原因是不肖拍鳥人士的騷擾,造成草鴞雛鳥與親鳥被迫拆散而被人類照養長大;草鴞當前已面臨包含棲地喪失與劣化、鼠藥毒害、鳥網誤捕等多重威脅,生存實已不易,切勿為了拍攝鳥類美麗照片的一己之私,反而造成鳥類繁殖失敗。
嘉義分署強調,無論是將巢位周遭的草清除、夜間持續以燈光或閃光燈照射、甚至是私自移動雛鳥,這類的不當行為均已明確符合野生動物保育法之騷擾定義,違反野保法第16條及第18條規定者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嘉義分署將持續不定期透過跨單位協力合作辦理聯合查緝,以保育瀕臨絕種草鴞的繁殖。
在歸仁沙崙農場搶救的草鴞寶寶,細心照料後,成功野放。(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在歸仁沙崙農場搶救的草鴞寶寶,細心照料後,成功野放。(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在歸仁沙崙農場搶救的草鴞寶寶,細心照料後,成功野放。(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揹負式衛星發報器,可幫助負責監測的嘉大團隊了解野放後草鴞幼鳥活動情形。(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