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跨清水溪新橋動工 離溪床43層樓全國最高景觀橋梁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149甲線新建跨越清水溪橋採雙脊背橋形式,橋面離溪床最高有129公尺,相當43層樓高,為全國最高橋梁,圖為模擬圖。(雲林縣府提供)
2025/03/03 16:49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1999年921地震縣道149甲線雲林古坑樟湖通往草嶺段中斷,直到2022年2月才恢復通車,但因道路蜿蜒、坡度陡,只限小型車通行,縣府爭取新建跨越清水溪橋,讓道路截彎取直,獲中央核定12.6億元,今(3)日辦理動土祈福典禮,預計2028年7月完工,橋面距離溪床最高129公尺,相當於43層樓高,是全國最高的橋梁。
縣道149甲線是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往來草嶺重要聯絡道路,連結華山、萬年峽谷、貝殼化石區等觀光景點,921地震中斷後,25K至28K因崩塌中斷,往草嶺的車輛要繞道縣道149乙線,經南投桶頭,影響草嶺、樟湖觀光量能,多年來地方積極爭取修復。
雲林縣交通工務局長汪令堯指出,有鑑149甲線全線受災,縣府整合交通部、公共工程委員會及地方資源,總計投入3.36億元,中斷22終於在2021年全線通車。
汪令堯說,受限道路線型及坡度,以小型車通行為主,為改善彎道及坡度限制,縣政府規劃新建跨請水溪大橋,以截彎取直,新橋為雙脊背橋,全長680公尺,主橋440公尺,兩側引道合計240公尺,全寬配置雙向雙車道及人行空間達17公尺。
汪令堯表示,因位處峽谷地形,溪底與橋面高差最高達129公尺,相當43樓層高,全國最高外,跨度達200公尺,與金門大橋同為全國最長,完工後成為別具特色的景觀大橋,遇雲海季宛如在雲中的天空之橋,另配合當地天然地景,原來的149甲線將規劃成3公里的有氧健康步道。
張麗善指出,縣府從2018擬定草嶺風華再現三部曲,分階段改善交通,要把遊客帶進來,首部曲改善與南投縣合力改善149乙線4處髮夾彎,開放遊覽車通行;二部曲修復中斷22年的縣道149甲線路段。
今天動工祈福為第三部曲,讓遊覽車可以直接開進草嶺,節省更多時間,完工後可帶動古坑華山、樟湖及草嶺山區觀光。
公路局副局長林聰利表示,149甲線清水溪橋到外湖路段921地震嚴重毀損,後續又遇莫拉克颱風等數次風災、暴雨影響,歷屆立委包括張麗善、劉建國都要求修復改善,新建跨清水溪橋總經費12.6億元,中央補助10.7億元,縣府自籌1.89億元,完工後可大幅改善古坑草嶺聯外交通之不便,帶動地方觀光。
149甲線截彎取直新建跨清水溪橋,兩側橋塔分別在23K+735處(圖左)與25K+750處(圖右)。(記者黃淑莉攝)
總經費達12.6億元,雲林縣道149甲線新建跨清水溪橋動土,預計2028年7月完工。(記者黃淑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