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定民俗》石門「水庫媽」水上遶境 40船同行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桃園市定民俗》石門「水庫媽」水上遶境 40船同行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開漳聖王等神尊同行遊湖。(記者李容萍攝)

2025/03/03 05:30

沿途鑼鼓、鞭炮聲熱鬧 當年水庫淹沒區遷村居民回鄉見證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石門水庫自一九六四年建庫完工,依例每年農曆二月初三舉行的「媽祖遊湖遶境祈福」昨天登場,總計四十艘遊艇分別搭載「水庫媽」、開漳聖王、土地公、關聖帝君等神尊同行遊湖,沿途鑼鼓、鞭炮聲熱鬧,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也是桃市府將媽祖水上遶境登錄為市定民俗的第一次遊湖,市長張善政、副市長蘇俊賓等人都出席活動,期盼這項特殊在地文化得以傳承並發揚光大。

水情好 開漳聖王等神尊也參與

「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慶典暨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今年初獲桃園市文化資產審議會全票通過,登錄為桃園市指定民俗,成為繼「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慶典」及「竹圍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後的第三項市定民俗;此活動融合地方信仰、文化認同及環保意識,成為桃園地區的重要文化象徵,也是全台少見的水上遶境,並指定復興宮管理委員會及桃園市渡船遊艇商業同業公會為保存者。

張善政表示,石門水庫今年水情非常好,昨天水庫蓄水量有一億六六六○萬噸,去年同期蓄水量為一億○三九七萬噸,許多遊艇與神尊水上遶境,這是多年傳承的活動,市府指定成為市定民俗文化資產,也頒證書給復興宮及渡船遊艇公會,希望讓此活動延續並發揚光大。

青少年、國小學童 傳承在地文化

蘇俊賓說,過去有許多文化資產為了國家重大建設而無法保存,大溪百吉復興宮一代傳承一代,讓大家看見文化的韌性,原本在陸地上遶境的路線,隨著石門水庫興建之後轉化成為水上遶境,也成為桃園市第三個市定民俗,文資委員非常肯定公私協力一起讓優質的文化代代傳承,更樂見眾多的青少年、國小學童參與。

北區水資源分署長江明郎說,北水分署會持續與渡船遊艇公會合作,全力配合民俗活動。

渡船遊艇公會總幹事陳咪春表示,時值水庫高水位,昨天遶境船隊從阿姆坪碼頭出發至大壩碼頭、復興區溪口再登上薑母島,而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神尊由觀音區復興宮分靈,此番也邀請觀音復興宮及當年水庫淹沒區遷村居民回鄉,一起傳承有意義的民俗文化。

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今年擴大舉辦,有40艘船艇參與。(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